(作者:朱明照)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最大成功莫过于通过人性能力结构的三个层面培养人性的自觉,使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教育 人性自觉 人性能力
根据人性结构论,人性指的是人的实践智慧的能力系统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和洗汰。积淀的过程是正面的、积极的,洗汰的过程则是负面的、消极的。人性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能力的成长过程,能力成长得越充分,则人性就越显发,人性就趋于张扬和激越。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性能力无法获得良好的成长通道,遭遇各种压抑和挫折,其人性能力的构成体系就会变得不健全,甚至残缺,以至于自暴自弃。
人性自觉指的是人追求自我全面发展的意识觉醒,是对人性能力的全面而崭新的认识。人性的自觉体现在人性能力的自觉上。从结构上看,人性能力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人性本质层面的智慧能力、人性价值层面的实践能力和人性操作层面的技术能力。这是从立体的视角对人性本质的揭示,人性能力系统就是通过这三个不同层面展示出来的。因此,教育对人性自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人性能力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作用来体现的。
一、教育对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它解决的是人类的生存问题。这种技术能力的获得依靠的是自我学习,主要的途径是教育。远古时期,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主要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式在代际间传播,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操作技术能力的需求愈加强烈,单纯的口耳相传、师徒式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于是家庭教育、|威澳门,尼斯人2325cc学校教育应运而生。教育尤其是|威澳门,尼斯人2325cc学校教育对操作技术能力的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威澳门,尼斯人2325cc学校教育中,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而且能够学到系统的、多样的操作技术。操作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人类掌握了系统的操作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生存问题,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人性能力的发展也由此生发出一个新的层面——实践价值层面。
二、教育对人性的实践价值能力的影响
如果说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解决的是人类"活下去"的问题,那么人性的实践价值能力解决的是"活得好"的问题。从人性生存的价值层面看,价值判断的积淀和洗汰除了人群的自我学习能力之外,关键在教育。教育在促进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提高的同时,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教育,人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实践与创新,创造出不同的环境和生活。环境有恶劣和舒适之分,生活条件也有好坏之别。在"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驱使下,高势位的文化脱颖而出,占据领先地位,而低势位的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甚至销声匿迹。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创造与革新,从而推动了人性实践价值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三、教育对人性的本质智慧能力的影响
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和实践价值能力解决的是"活下去"和"活得好"的问题,人性的本质智慧能力解决是"为什么活"的问题。人性的本质追求是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与教育的诉求是一致的。人是一种不断追求发展、不断追求完善的存在,可以说追求自身的完美是人性的本质追求。正是这种不断追求的秉性使得人在生命历程中不断探究环境和自身,在探究中不断赋予自我存在新的价值和意义,在价值与意义的创造中促使自我不断完善。教育作为一种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在其过程中不仅关涉的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弘扬和发挥,唤醒人的自我发展的主体愿望,更为深刻的意义是要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使教育的影响因素由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受教育者自我的积极建构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发挥超越现实的能动性,推动潜在能力的发展,实现自我的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通过对人性能力的操作技术层面、实践价值层面和本质智慧层面施加影响促进人性能力的不断提升,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最大成功莫过于培养人性的自觉。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 金生鋐:理解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 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M].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4] 杨浩英:论教育与人的自我实现[J].湖北经济|威澳门,尼斯人2325cc学院学报,2019(1)
[5] 戴兆国 陆在春:论人性能力与文化自觉[J].江汉论坛(哲学),2017(6)
关键词:教育 人性自觉 人性能力
根据人性结构论,人性指的是人的实践智慧的能力系统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和洗汰。积淀的过程是正面的、积极的,洗汰的过程则是负面的、消极的。人性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能力的成长过程,能力成长得越充分,则人性就越显发,人性就趋于张扬和激越。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性能力无法获得良好的成长通道,遭遇各种压抑和挫折,其人性能力的构成体系就会变得不健全,甚至残缺,以至于自暴自弃。
人性自觉指的是人追求自我全面发展的意识觉醒,是对人性能力的全面而崭新的认识。人性的自觉体现在人性能力的自觉上。从结构上看,人性能力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人性本质层面的智慧能力、人性价值层面的实践能力和人性操作层面的技术能力。这是从立体的视角对人性本质的揭示,人性能力系统就是通过这三个不同层面展示出来的。因此,教育对人性自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人性能力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作用来体现的。
一、教育对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它解决的是人类的生存问题。这种技术能力的获得依靠的是自我学习,主要的途径是教育。远古时期,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主要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式在代际间传播,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操作技术能力的需求愈加强烈,单纯的口耳相传、师徒式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于是家庭教育、|威澳门,尼斯人2325cc学校教育应运而生。教育尤其是|威澳门,尼斯人2325cc学校教育对操作技术能力的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威澳门,尼斯人2325cc学校教育中,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而且能够学到系统的、多样的操作技术。操作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人类掌握了系统的操作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生存问题,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人性能力的发展也由此生发出一个新的层面——实践价值层面。
二、教育对人性的实践价值能力的影响
如果说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解决的是人类"活下去"的问题,那么人性的实践价值能力解决的是"活得好"的问题。从人性生存的价值层面看,价值判断的积淀和洗汰除了人群的自我学习能力之外,关键在教育。教育在促进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提高的同时,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教育,人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实践与创新,创造出不同的环境和生活。环境有恶劣和舒适之分,生活条件也有好坏之别。在"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驱使下,高势位的文化脱颖而出,占据领先地位,而低势位的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甚至销声匿迹。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创造与革新,从而推动了人性实践价值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三、教育对人性的本质智慧能力的影响
人性的操作技术能力和实践价值能力解决的是"活下去"和"活得好"的问题,人性的本质智慧能力解决是"为什么活"的问题。人性的本质追求是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与教育的诉求是一致的。人是一种不断追求发展、不断追求完善的存在,可以说追求自身的完美是人性的本质追求。正是这种不断追求的秉性使得人在生命历程中不断探究环境和自身,在探究中不断赋予自我存在新的价值和意义,在价值与意义的创造中促使自我不断完善。教育作为一种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在其过程中不仅关涉的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弘扬和发挥,唤醒人的自我发展的主体愿望,更为深刻的意义是要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使教育的影响因素由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受教育者自我的积极建构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发挥超越现实的能动性,推动潜在能力的发展,实现自我的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通过对人性能力的操作技术层面、实践价值层面和本质智慧层面施加影响促进人性能力的不断提升,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的最大成功莫过于培养人性的自觉。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 金生鋐:理解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 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M].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4] 杨浩英:论教育与人的自我实现[J].湖北经济|威澳门,尼斯人2325cc学院学报,2019(1)
[5] 戴兆国 陆在春:论人性能力与文化自觉[J].江汉论坛(哲学),2017(6)